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四十三章忽必烈要南下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

    蒙古人一般没战事的时候就是牧民,固定兵力不多。如果有了战事,只要主将去点将台吹响号角,轮到自己出征的牧民,就会主动来到点将台附近集合!

    一个多小时后,点将台附近已经汇集了不下五万骑兵,大多数一人三马,也有一人四马的,但是不多。

    忽必烈见来的人差不多了,便一挥手,带领着这五万多蒙古骑兵出了哈刺和林的外城,向南行去。

    忽必烈此行的目的地是滦水上游的金莲川地区,准备汇合那里的大金降将刘秉忠部,再做下一步打算!

    如今的蒙元,也就刚刚灭了大金,还在消化当中,加上蒙哥也刚刚从自己伯父,窝阔台手中拿到大汗之位,还需要整顿蒙古内部各势力。根本没有多大能力再大举南下。

    这就给了黄强他们北伐大军的可乘之机。

    回到黄强这里,明军大营内,一些从附近找来的工匠们,正在制作着一些奇怪的物件。

    黄强要制作的第一种东西,是一种连弩,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的,又被称作元戎弩,一次能装备十支箭,火力很强,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。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,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,威力更大。射程更远,可射一百二十步。

    而第二种是床弩,三弓床弩,又称“八牛弩”,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,以铁片为翎,世称“一枪三剑箭”,床弩也可发射“踏橛箭”,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,箭支有如标枪,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,齐射的时候,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,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。

    第三种为轒辒车,在古代攻坚战中出现,是尖顶的,可以减少炮

    石的破坏力。

    这种武器是进行攻坚作业的器械,运送士兵安抵城下,并掩护士兵挖掘洞道,或进行其它攻坚作业,人藏其中,敌方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这类器械一般都不复杂,但必须坚固,形状像一个活动房子。木架粗大,木板厚实,外蒙生牛皮,以抵挡石矢的打击。这类车的下面是空的,士兵藏在车中推车前进,即所谓「上实下虚」。

    第四种为猛火油柜,火柜以猛火油为燃料,用熟铜制成柜,柜有4脚,上有4个铜管,管上横置唧筒,与油柜相通。唧筒前部为内装引火药的“火楼”。

    使用时,烧红的烙锥点燃“火楼”中的引火药,然后用力抽拉唧筒,向油柜中空气施压,进而使猛火油从“火楼”喷出时燃成烈焰,以烧伤敌军及其装备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都是黄强根据现实世界中的记忆,自己设计出来的。这就是黄强对西安城围而不攻的原因。

    虽然这个世界不是黄强自己所在的世界,这个世界的人也不是自己世界的人,但是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,他还是很爱护的!

    他可不愿意白白牺牲自己手下的士兵,所以才想出这些犀利的攻城器械!就是为了少死人。

    三天后,明军共造了五千连弩,全部装备弓骑兵,造了床弩五百座,?从骁骑营选了两千人出来操作。造了五百轒辒车,再从骁骑营抽调两千士兵出来操作。最后又造了三百辆猛火油柜,最后的一千骁骑营士兵操控。

    又经过一天的操控训练,待到士兵们都能操控自己的装备后,在第五天早上,黄强发动了对西安城的进攻。

    五千骁骑营士兵,推着自己的装备,跟着五千轻骑兵并一千重骑兵,来到西安城南门,西门跟东门,黄强各派了两千重骑兵去守备,只留下北门无人看守。

    两千车床弩手,推着五百辆巨大的车弩,来到距离城墙外三百步外,一字排开,开始往床弩上装一米五长的标枪。

    轒辒车兵跟猛火油柜兵,跟在后面蠢蠢欲动!

    轻骑兵们拿着连弩,在城外在一百步远游走着,连弩纷纷向城墙上射去。

    城墙上的蒙古军,使用的是蒙古角弓,射程在八十步左右,而明军的连弩射程,却是一百二十步,所以这下,城墙上的蒙古军,只有挨打的份。

    而且这时候,床弩也开始了发射,“嗡嗡”的标枪飞行声音,让人听了心中发寒!

    城墙上躲得慢,或者是躲得不严实的蒙古军,时不时被射中。被连弩射中的还好,痛苦的在地上打滚哭喊。

    被床弩射中的就惨了,有的人被床弩发射的标枪射中,直接被强大的动力带飞出去,摔出城墙粉身碎骨!更有的被射中脑袋的,顿时一颗大好头颅,像西瓜般炸裂开来,惨不忍睹!

    一时间,看到这些的蒙古人,纷纷躲在墙跺里,再也不敢露头!

    汪世显躲在箭楼上,看见这一幕,冷汗直冒!心知这一次要完蛋了,明军拥有如此攻城利器,自己还拿什么来守城?

    求月票!求关注,求推荐,求收藏!谢谢那些每天支持绿竹的朋友们!你们的支持,就是绿竹最大的动力!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