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听这话,官南慧的心一紧,顿觉有些尴尬。高青龄根本不想多听她再说一句,也不知道怎的,她就是讨厌那些人在结局未定之前就开始说胜负。有的时候,势力虽有,但运气更重要。她尚不知道这个罗明的底子,但是她也绝不会因为一个人不出名,就从一开始否认他。做人,需要出乎意料。
转过角门,她进了帝子台,一旁的侍卫都没有拦她,都认识这个赫赫扬名的东都女魁,他们私下里也都议论,这就是未来的太子妃,将来大魏的皇后。高青龄凭着记忆,一路走到知无尽书堂前,只见乌泱泱的人,散落在院子里。她正烦恼,怎么能进去,忽然看见了大责太监的身影从书堂后面缓缓走了出来。不会啊,今日没听说帝驾离宫,大责太监怎么在这儿?
来不及想清楚,她便快步走上去拦下了他。
“大公公。”高青龄略略行礼。
大责太监被她一拦,才看出来是谁,便忙还礼,“高大姑娘,您多礼了。”
“青龄今日应东宫之邀,参加文章会,因为在路上有事耽搁来得晚了,这正门已经是水泄不通,不知道大公公可有别的门进去?”高青龄十分礼貌,大责太监本就对她好感很强,试问,谁不喜欢懂礼貌、知分寸的孩子呢?
大责太监心想着,既然是太子邀请,那便带她从隐门进去也未尝不可。再者说了,皇后也很属意她,说不定将来,太子妃,乃至是皇后,都是她的。一想到这一层,此时与人方便,将来那就是康庄大道。
“无妨,高大姑娘遂奴来吧。”
大责太监头前引路,带她走了隐门。
高青龄跟在他身后,适时发问:“可是官家今日也驾临了?”
“并没有。”
高青龄心里已经有数,也不再多话。大责太监在一扇红门前停下,方道:“大姑娘,就是这儿了,奴还要赶回宫中,便不送您进去了。”
高青龄自然道谢,还不忘从袖口抖出一块银锭,约莫五六两沉,“青龄今日出来匆忙,没有多带劳什子,今日逢八,宝碗斋的云片马上就出屉了,大公公且拿去喝口热茶,吃点儿点心。”
大责太监笑意逢迎,也不客气,双手接了过来,禁不住夸赞道:“大姑娘可真称得起东都女魁。”
高青龄微微低头示意,二人各自心会,大责太监称礼告退,高青龄便推门进了书堂。这里正是书堂的背面,高青龄并没有立即走到正堂去,她站在这暗处,预备先旁观此间动态。还不及她站定身子,便听见一声金锣,她浑身一震,便听见了外头的高声。
“燕啄,兴!”
薛赫朗声宣道,内堂一时就紧张起来。一名小书童便将一片竹简送到了罗明面前,上面写着一个书名——《雅言章》。
“罗明,出首句,释义,薛其是,对文,释义。”
大小六氏、三言三论、三章一律,罗明顿觉有些混乱,他紧紧盯着这片竹简,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一众人都看着他,以为他在周详思虑。
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,薛赫不禁摇了摇头,敲了一声鼓。外头的看客也正纳闷,这是怎么了,为什么一言不发?难不成他没读过这《雅言章》?没读过也是正常,不过十岁的年龄,未免太勉强了。
薛其是一脸平静地看着这个小胖子,他倒是没想要赢,这场文章会在他看来,不过就是一场小游戏,输赢不重要,做不做什么太子伴读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一定要得到天下人的认可。
第二声鼓响。
众人又都捏紧了手心,恨不得攥出水来,此情此景,倒比想象中的二人针锋相对更令人紧张。正这时,外头阵阵黄雀轻啼,打破了这沉静的气氛。罗明闻声,旋即抬头,一双眸子透彻起来。
薛其是眉间一抖,暗道不好。
薛赫手里的鼓槌眼看着就要再击第三次,罗明陡然开口:“君子雅言不智,在喙之黍,言之于物,不知为智,不言为言。要想成为君子,就必须知道,高尚的言语并不总是能体现智慧,有时,高尚的言语就如同鸟雀嘴中的黍米,自己明白却不说,那就是让自己受益,而一旦说出口,就像是鸟雀把嘴中的黍米吐了出去,不会有人去捡来吃,只会让别人会觉得你太矫揉造作,因此,说话要看对人和事,有的时候,装作不聪明反而是聪明,一句话不说,却要比千言万语都管用。”
整个《雅言章》最精髓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